当前位置:学习 > 文化要闻 > 详情

《世纪敦煌》敦煌故事的另一种讲述方式

2022-01-16 16:27:55   来源:学习频道   评论

学习频道(小).jpg



书名:《世纪敦煌》

敦煌研究院孙志军编著

出版发行: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敦煌莫高窟,自乐僔和尚于公元366年开凿第一个洞窟开始,经历了一千多年持续不断的营建,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群,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,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。但到明朝以后,陆上丝绸之路几近中断,敦煌石窟也停止了营建,并逐渐被人遗忘。直到1900年,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藏经洞并将一些经卷与绢画送出,才使敦煌再度引起世界的关注。由于清政府的腐败,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,石窟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,来自多个国家的探险者来到莫高窟,揭取壁画、盗买经卷文书,致使大量文物流失国外。在遭此劫难的同时,这些劫掠者也使用摄影术留下了莫高窟当时的保存状况,这些影像也流散在世界各地,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研究。

微信图片_20220116162338_副本.jpg

孙志军先生从1984年起就在敦煌研究院从事石窟摄影工作,现为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,副研究员,其专业方向为文物摄影和敦煌摄影文献研究。在工作之余,孙志军先生痴迷于收集与影像相关的摄影档案卡片、底片袋、修相台等,最为关注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影像。他对1949年以前斯坦因、伯希和、石璋如、罗寄梅等人拍摄的莫高窟照片不断收集研究,并前往大英图书馆、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、哈佛大学艺术图书馆等机构,考察摄影原作和底片,综合当时的历史研究资料、调查报告、公函、画册和回忆录等一手文字资料,以编年的方式梳理了1907—1949年早期探险家、学者和摄影师在莫高窟的拍摄活动,并逐一进行研究,在书中图文并茂地阐释,揭示了隐藏在影像中的历史面貌,发掘了影像拍摄背后的故事。例如,那幅广为流传的斯坦因从藏经洞搬出经卷时的情形的照片,事实上经卷是后期画在照片上的,通过原作可以看出黑白照片上堆积的经卷手稿带着淡淡的蓝色,说明并不是用底片直接制作的照片。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斯坦因拍摄时失误造成原底片二次曝光,最后不得不在藏经洞外观的照片上添画了几堆手稿。

在研读历史照片和相关史料的过程中,孙志军先生逐渐产生了用“重摄”的方法来表现莫高窟“彼时与此时”的变迁,为敦煌石窟的历史、文化、保护研究追溯直观的历史信息的想法。他仔细分析并多次模拟斯坦因、努埃特等人拍摄的莫高窟的季节、时间、角度、摄影镜头视角、底片画幅比例等拍摄因素,对莫高窟的外观和洞窟内景进行了重摄。结果表明,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,莫高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损毁、营建、保护、修复在循环往复地发生。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过哈佛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和斯文·赫定的照片,我们直观地了解莫高窟北大像从曾经的无遮无盖到九层楼的落成,时间跨度上也印证了《重修千佛洞九层楼碑记》中关于修建九层楼的记载。

十几年来,孙志军先生拍摄了数万幅反映莫高窟现状的照片,并将之与一百多年前的影像进行比对,为我们展现了早期石窟——十六国、北朝;盛期石窟——隋至盛唐;中期石窟——中唐至五代、宋;末期石窟——西夏至元这四个部分或巨大或细微的变化,并在照片下对影像的变化进行阐释说明。


绘画

【陇上绘画书法名人名家】麻弘

【陇上绘画书法名人名家】麻弘

麻弘,男,职业书画工作者,自幼学习书画,师从马西园、范有信..[详细]

书法

【陇上书法名人名家】王淑华

【陇上书法名人名家】王淑华

王淑华,笔名逸境。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;甘肃省妇女书法家..[详细]